近年来,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积极拓展基层组织服务领域,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日益紧密,为农牧服务平台打造初见成效,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牧区社会经济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在服务“三农三牧”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积极助力“精准扶贫”
鼓励基层社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探索“特色基地+社有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链式扶贫新机制。赤峰市翁牛特旗毛山东基层社积极参与扶贫攻坚,通过 “两带一保” (带资金、带产业、保增收)的方式,既让470户社员走上了致富路,又使125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到目前,基层社发展生产基地3万亩,辐射周边农户2.3万户,人均增收1200元。贫困户社员人均增收达到2800元以上。
二是参与区域旅游发展
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响应自治区建设旅游强区的精神,利用当地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景区旅游、乡村旅游,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包头市土右旗供销合作社积极盘活基层存量资产,推动基层社重组再造,不断增强供销社发展后劲,协调沟门镇政府,依托当地大雁滩景区,引进社会资本,新建了21个景区服务点,实现年均接待游客23万人次。
三是开展土地(草牧场)托管
各地基层社积极开展土地托管(草牧场托管),推行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满足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农牧民的生产服务需求。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基层社与内蒙古荷马糖业公司签订了种植定单,依托所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当地85户农民的7500亩土地集中连片进行全程托管。据测算,托管土地亩均产值1800元,农民亩均纯收入800多元,比种植玉米的收益高出4倍还多。此外,农民还在基层社务工获得60多万元收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供销合作社扎格斯台基层社自2016年成立以来,将当地19户牧民的14000亩零散草场进行连片托管,同时将属于牧户所有的180头牲畜也进行集中托管。被托管的草场划分为打草场和放牧场,实行均等化轮牧,被托管的牲畜由基层社从饲喂、接犊、出栏进行全过程托管,并统一供应饲草料、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放牧、统一育肥。通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共为托管户节约劳动力成本25.8万元,户均节支1.36万元,节约饲草料成本9万元,户均节支4737元。
四是开展“互联网+基层社+现代物流”行动
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关门山基层社与社有企业、农牧民合作社联合社共同组建关门山为农服务中心,建立了“智慧乡村”服务站,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使日用品、农资采购和农产品销售实现线上订单、线下交易;同时,服务站与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远程指导农民开展绿色种植,完成了400亩有机水稻、6000亩绿色水稻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