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月底,今年的菌子就结束采收了,这种方法不仅能让村集体有收入,村民也能增收。”9月2日,云南省通海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陈开川看着丛林中的野生菌感慨地说。
通海县具有林地面积广、高海拔、降水充足等自然优势,为野生菌生长提供了“沃土”。其中,通海县河西镇下辖的河西社区、改水沟、清水河等行政村,因其自然条件最为优越,当地所产“大湾菌”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市场价也远高于其他地区,每年前去拾菌的人络绎不绝。“以前这里没有统一、规范管理,完全‘放养式’拾菌,所以全县的人都来这里拾菌,导致菌子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陈开川告诉记者,原来的大湾片区,松茸随处可见,后因人们随意采收,导致松茸绝种,野生菌生长环境堪忧。
为推动当地野生菌产业发展,通海县供销合作社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应参与到优化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要求,深入各乡镇走访调研,创新野生菌发展方式,在河西镇试点推行“包山拾菌”,保护野生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村集体增收。
“包山拾菌”即由当地村民以竞价方式承包山林,并负责采收承包地中的野生菌。专人承包、专人拾菌,势必会影响未承包村民的利益,这种方式会被认可吗?这也是陈开川所担心的。带着这个“未知数”,陈开川带领县社工作人员来到河西镇河西社区,就“包山拾菌”工作进行沟通。“可能是关系到村集体的利益,我们去讲明这项工作的相关情况后,很快得到了村‘两委’的支持。”陈开川介绍,通过组织乡镇党政领导、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宣传讲解玉溪市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实行“包山拾菌”的好处,同时加大对菌产区群众的帮扶和引导力度,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
“以前我们这里的野生菌大部分都被外人拾走了,只有1/3被本村村民采走。现在好了,有了供销合作社的指导,我们集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村集体也有了收入,村民增收也有了保障,大家都很支持‘包山拾菌’这个做法。”河西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王贵祥告诉记者,在通海县社的指导下,河西社区大湾12组、滑石板13组及改水沟村改水沟1组、二台坡2组等4个村民小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并履行“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将集体山林划分为55宗,由本村村民参与承包竞价,并实行“谁承包、谁采摘”制度。今年,河西社区的4个村民小组承包山林3000余亩,年增加集体收入59.18万元。“村集体有收入后,将留出20%—30%用于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改善,剩余收入全部用于村民分红。”王贵祥说。
“推行‘包山拾菌’可提升5至10倍的效益。”对此,陈开川信心满满。作为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部门,通海县社在试点推行“包山拾菌”的同时,还积极举办相关业务培训,引导村民规范化拾菌,保护野生菌生长环境,确保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通海县社的帮扶、引导和指导下,通海县河西镇河西社区、改水沟村,里山乡中铺村,杨广镇兴义村等4个行政村下辖6个村小组推行了“包山拾菌”工作,共承包山林1万余亩。“针对全县各乡镇都有野生菌生长的情况,下一步,我们将对全县各乡镇进行全面摸排调研,了解各村实际,通过采取‘包山拾菌’、封闭管理等方式,保障全县野生菌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推进乡村振兴。”陈开川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