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3月1日,“三社”融合理论调研活动正式启动。由来自市社科院、市农科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将用四天时间深入石柱县沙子镇、奉节县平安乡、渝北区大盛镇实地走访,总结重庆推行“三社”融合的成绩和经验,梳理存在的不足,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三社”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三社”即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信用社,它们是服务“三农”的三大主体。本次调研活动由重庆日报与市供销合作社共同举办,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的方式,对“三社融合”理论与实践进行集中研讨,为今后“三社”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近年来,我市将推进“三社”融合发展作为全市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三社”如何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提供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综合服务社总量达到612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76%,服务“三农”的能力稳步提升。今年,我市还将改造建设基层供销社800个,实现涉农镇街全覆盖;全市100%行政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有意愿的农村常住农户100%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近年来,我市部分地区还积极探索,在解决基层社力量不够巩固、夯实,专业合作社质量不高,服务手段不够丰富,农民融资依然难、依然贵等深层次问题上走在了全国前列。如奉节平安乡通过供销社与合作社相互担保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信用认定较难的问题,发展起了订单农业;石柱沙子镇形成基层信用社、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互相参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渝北大盛镇实行“一社三部”,即“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的组织模式,实现“三社”融合促进“三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