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远安县盛产优质大米,种植历史悠久,全县有水稻种植面积近10万亩。近年来,远安县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优质米产业,积极培育以瓦仓谷香农产品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产托管服务,整合稻米资源,将传统小农种植成功转变为现代规模化经营,开辟出一条“田保姆”服务的新路子,推动优质米产业化发展,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如何致富”的现实问题。
构建“县镇村”服务体系
6月25日,正是水稻插秧的时节,走进远安县茅坪场镇,农田里插秧机正在有序作业,不一会儿,秧苗就整齐地出现在农田中。
为解决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的难题,保障粮食生产,2018年,远安县供销合作社以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引领33家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成立瓦仓谷香农产品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生产托管服务。
“为打造托管服务产业链,我们在县级建立为农服务中心、在镇级建立生产服务中心、在村级建立农资配送站点,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瓦仓谷香联合社负责人汪洪波介绍,瓦仓谷香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旧县镇、洋坪镇、茅坪场镇建立3个生产服务中心,打造了“10公里生产托管服务圈”,开展选种、种植、收割、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真正将服务带到田间地头。此外,联合社与村集体、村供销合作社、村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等合作建设农资配送站,以成本价将所有农资直供给农户,畅通农资配送渠道,让农民群众获得实惠。
目前,联合社发展社员1452人,带动农户22000户,流转和托管土地面积6万亩,约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0%;发展农资配送站点95家,建立健全了“一中心三基地百站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以联合社为主导的水稻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格局。
建立“三四六”托管机制
“年轻人不会种地、中年人顾不上种地、老年人凑合着种地”,这是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难题。随着“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的建成,瓦仓谷香联合社以生产托管为抓手,为农民水稻生产提供“链条式”“保姆化”全程服务,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联合社社员、家庭农场主付爱军告诉记者:“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与瓦仓谷香公司签订合约后,能享受买种、旋耕、播种、收割、技术、售卖等‘一站式’服务,从种到收都不用操心。”
为向社员和农户提供便捷、全面的生产服务,瓦仓谷香联合社建立了“三托管、四队伍、六统一”的托管机制,通过服务大大改善了当地土地撂荒的情况,为农户增加了收入。针对劳动力不足的农户,联合社采取“菜单式”托管服务,农户可自主选择服务项目,联合社提供优质服务;针对无劳动力的农户,由农户自愿将土地委托给联合社全权管理,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针对土地常年闲置的农户,联合社按每亩600~800元的价格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统一进行种植经营。目前,联合社“菜单式”托管服务面积2.3万亩,服务农户12000余户;“全程式”托管服务面积1.2万亩,服务农户3000余户;流转土地建立核心种植基地1.5万亩,获益农户7000余户。
走进瓦仓谷香公司的农机仓库,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除草机、耕地机、灌装打包机等生产设备一应俱全,由瓦仓谷香联合社组建的4支服务队,有效保障了农机、农技、农资、加工等生产环节。目前,联合社拥有各类农机具86台,培养农机手16人,为农户提供机耕、机种、机收、植保、运输等服务;组建了专业技术宣讲团,为农民提供种植管理技术服务;与大型农资厂商联系统一购进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以成本价直供给农户;建立了年产2.5万吨大米生产线、2000吨生态石碾米生产线、1.5万吨稻谷烘干线、7200吨真空自动包装生产线,有效帮助农民节本增效。入社农户刘友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机械插秧费用60元/亩,相比160元/亩的人工插秧费,再加上用餐等开支,每亩田最少节约200元。另外,种子、肥料每亩还可以节省30~50元,现在每亩田的支出费用至少可以节约260元。
为保证“瓦仓米”的品质,联合社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测土配肥、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收购加工的“六统一”服务,并从选种育秧开始严格把关,通过与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自主繁育种子,通过测土配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为“瓦仓米”品质保驾护航。
“跟着瓦仓干,咱们有钱赚……”如今,在远安县的乡村,到处流传着这句顺口溜。依托“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和“三四六”托管机制,远安县社助力当地水稻生产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让农户分享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成果,把生产托管服务延伸到村头、田头和农民的心头,延长到农业生产全过程,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