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大坝变形多少毫米和排污管精确地理坐标,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安全导航等精准定位应用,在我省已不再是难题。12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宣布,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正式启用。
该系统由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历时两年建成,是“四星”系统,兼容我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用户定位更快、应用范围更广、应用效率更高。遍布全省的247个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对四个卫星导航信号增强修正,实现了包括西部山区等原来信号薄弱地区的全省覆盖。目前基准站密度基本能够达到30公里一个站,具备了实时、无缝、快速高精度定位的能力。
那么,该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人们用的手机等定位导航设备可接收卫星定位信号,但这种信号很微弱,导航时常发生漂移甚至丢失信号,误差较大,无法满足更高要求的应用。这时,我省建成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就派上用场了——遍布全省的基准站像眼睛一样,接收北斗等导航卫星发射的初始导航信号,经通信网络传输至数据综合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像大脑一样,处理后产生修正信号,然后通过互联网实时播发。有了修正信号,定位导航就精准了,从而实现实时动态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静态毫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过去测量一个坐标点需要1小时才能达到厘米级的精度,而现在用这个系统,仅需1分钟。
目前的车载导航大多提供米级定位服务,很难识别在哪个车道上,将来的智慧交通需要至少亚米级(即分米级)的导航服务。据介绍,该系统可向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亚米级定位服务。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由于芯片、处理功能等原因还无法接收修正信号,但测绘仪器、变形监测设备、部分车载导航等专业设备已经能够接收并用于精准导航。该系统已在我省自然资源管理、测绘、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智慧旅游、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水利工程、信息消费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该系统是目前我国建站技术标准最高、站点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完全自主可控并且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构建并维持我省现代时空基准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余纪云表示,这标志着全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应用进入高精度实时定位和快速服务的新阶段。(记者赵力文李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