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钟足球网_bet36亚洲体育¥在线官网

图片
中原合作网改版试运行,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系电话:55983551。
改革潮起踏浪行——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所经历的供销社改革
时间:2018-08-28 15:23:36    来源:中原合作网    返回首页

  ■蒋庚仁

  心系供销社,一世供销情。我在供销社系统工作了十几年,亲历了供销社体制改革“开放搞活”“恢复三性”“五个突破”“六个发展”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承载了我永生难忘的记忆。它们构成了一部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史,也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1982年,省委为贯彻中央[1982]一号文件有关供销社体制改革的决定,派时任省供销社主任李耀等同志到武陟县向县委传达省委在武陟县搞供销社体制改革试点的决定,我当时是县委书记,当即代表武陟县委、县政府表示热烈欢迎,积极配合支持工作组工作。

  当时武陟县农村情况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推广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后,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把农民爆发出来的生产积极性引到多种经营方面上来,我们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宣传、发动,全县涌现出一大批重点户、专业户,商品生产蓬勃发展。1981年,全县多种经营总收入达4748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4.2%,多种经营项目达100多个,产品品种1500多种,有十几种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了,商品生产发展了,却因流通不畅、市场不发达出现了难买、难卖问题。武陟县有18000多亩、300多个苹果园,年产苹果2000多万斤,因不在统销包销范围内,供销社有时经营、有时不收购,基本靠农民自销。武陟县是驰名全国的“四大怀药”主产区之一。由于流通不畅,致使怀药收购没有可靠的保障,药农辛苦一年种的药材无人收购白白烂掉,大大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省委决定搞供销社体制改革,疏通流通渠道,解决农村难买、难卖问题,是完全正确、及时的,武陟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执行,积极支持配合省工作组把试点搞好,推动省供销社体制改革。

  1982年5月10日,省、地供销社体制改革工作组同武陟县委、县政府领导共同研究成立了以省供销社原主任李耀为组长的供销社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制订了改革方案。

  依照方案,改革分七步进行:宣传发动(编写宣传提纲),培训骨干;进行试点,摸索经验;全面推开;清理老股金、补发红利;增股扩股;召开社员代表会制定社章,进行理事会、监事会选举;成立县联社。

  根据中共中央[1982]一号文件要求和省委指示精神,结合供销社三十多年来实践经验,供销社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目的、三点要求、六项改革。一个目的就是发展生产,搞活流通,提高效益,把供销社真正打造成农民自己的供销社。三个要求:恢复和加强供销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使供销社在支持农村农业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商品流通上发挥更大作用。六项改革:

  一是改革供销社的管理体制,恢复合作商性质。1982年5月,供销社体制改革开始。首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文件、宣传发动,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供销社体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供销社改革是由国营改为集体、官办改为民办,摘掉“官帽”、脱去“官服”,重新转回到社员群众自己身边,恢复供销社的合作商业性质,使供销社成为代表群众利益的集体经营的独立单位。恢复合作商业性质后,供销社原有国家干部职工的一切待遇依然按当时现行政策、制度保持不变。

  二是清理老股金、补发红利,增股扩股,恢复和增强组织上的群众性。供销社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由社员群众集资入股、国家扶持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

  由于历史上曾和国营商业三合三分,近二十年没有给入股的社员分过红利。所以在这次改革中,武陟县从清理老股金入手,对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入股的6.2万多名社员逐户进行登记核对,一户不漏张榜公布,把19年拖欠的119750元红利全部补发给社员群众,并更换了新股证。由于补发了红利,供销社在广大群众中大受欢迎。报名入股,增股扩股积极性高了,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有965个生产队集体和11500户农民自愿入股、成为新社员,新增加股金235723元,比原有股金增加了1.12倍。增股扩股,进一步密切了供销社和社员群众关系,扩大了民办因素,恢复和增强了组织上的群众性。

  三是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恢复管理上的民主性。在供销社建立之初,入股社员是股东,他们对供销社的工作有监督和管理的权力,但后来供销社变成了国营商业,农民社员失去了监督和管理的权力。这次改革中,恢复了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重新把供销社的工作置于社员代表的监督和管理之下,使社员群众又重新成为供销社的主人。武陟县15个基层社先后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了理事会、监事会领导班子,制定了社章,成立了“武陟县供销社联合社”,审议通过了县联社的工作报告,制定了县联社社章,选举产生了县联社领导机构——理事会、监事会。

  四是改革经营方式,恢复经营上的灵活性。恢复合作商业性质后,供销社开始了经营思想和经营机制的改革。主要是改变过去那种“一买一卖”的单一经营方式,积极扩大服务项目,开辟货源渠道,增加商品供应,扩大农副业产品和工副业产品的收购和推销,广泛开展以农副产品联营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业务。

  五是改革经营思想,转变经营作风。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一是由偏重工业品经营,转向扩大农副产品的收购推销。二是由偏重生活资料供应转向扩大生产资料经营。三是由单纯自营转向同时搞联营。四是由单纯派零售转向零售批发同时派。在改革中,供销社职员的思想认识也在发生转变,对待个体经营者从对手变助手,对他们采取了热情扶持的态度,积极开展批发业务。全县15个基层社代批发个体商户135户;到县联社土产公司进货的集体和个体商户有2000多户,外县的还有170多户。供销社思想和作风的转变,既活跃了市场,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尊重。

  六是打破条框约束,实现“五个突破”。在改革过程中,根据改革需要,对一些老的规章制度、经营模式进行改革,这方面可以归纳为“五个突破”:

  干部管理制度实现突破。改变了过去领导干部由上级任命的办法,改为民主选举制度。基层社和县联社的领导班子,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干部职工中有人反映说:“过去是国家干部当官、正式员工观看、合同工出大力、临时工流大汗。现在是人人努力工作,个个争作贡献,不分身份,一视同仁。谁不好好干,都会丢饭碗。”

  劳动工资制度实现突破。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在全县供销社系统全面推行了以“联销联责联利计酬”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并根据业务发展的不同情况,不断进行充实完善。经济责任制把经济利润同职工的工作业绩劳动成果联系起来了,积极性、责任心调动起来了,1983年武陟县供销社全系统利润比上年增长1.2倍,无一亏损。

  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上实现突破。在改革中,按照合作经济的特点,打破行业界限和服务领域的某些限制。按照农民需要什么就经营什么、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业务的原则,扩大了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对新增的服务项目,农民群众非常欢迎,说“供销社真和我们是一家人,啥都想到我们心里了”。

  物价管理制度实现突破。打破原有限制和约束,增强经营上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过去供销社在购销价格上执行的是国家统一牌价、单一作价的办法。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形势,影响了购销业务的开展。在改革中,运用价值规律指导业务,在价格上进行改革,坚持“以质论价”的原则,对商品价格随行就市,灵活掌握,适时调整。这些措施提高了应变能力,适应了市场需求,搞活了市场。

  社员股金所占比重实现突破。扩大了社员股金在供销社自有资金中的比重,加强供销社在组织上的群众性。过去入股社员只有农民,在改革中,根据新情况,允许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等入股,大大增强了组织上的群众性。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于1984年2月12日至13日到武陟县视察供销社体制改革情况,并于2月27日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供销社改革要通过试点,在恢复集体合作商业性质后,从五个方面突破。这是田纪云副总理在考察武陟县供销社体制改革之后,向全国推广武陟县供销社“五个突破”的经验。武陟县也作为全国供销社体制改革四个试点之一,县供销社体制改革经验在全国供销社系统推广。

  当然,改革是一场革命,要突破一些旧规章、旧习惯、旧意识是何等困难!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制度、章程、政策又是多么不易!但是供销社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挺过了最初那一段艰难的转型期,人们明显感受到,供销社体制改革后,干部职工的观念变化了,经营思想、经营方式、经营作风有很大转变,经营范围、服务领域有较大扩展,和农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为农民着想、办事、服务更加积极主动了……供销社以全新的面貌,再次回到了群众中来。

  (作者系河南省供销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分享到:
编辑:闫洛生
(C)2019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版权所有
电话: 0371-65953039 65992900(兼传真) E-mail:hnssbgs@126.com
豫ICP备05026746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228号
技术支持:90分钟足球网_bet36亚洲体育¥在线官网